“十三五”期间,文昌市农村公路“六大工程”顺利收官,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了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升了农村公路质量,一条条“乡村振兴路”、一座座“脱贫致富桥”四通八达,织就了一张张文昌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网”。
昌烈桥是文昌市昌洒镇凤元村委会昌烈村通往镇区的唯一通道,当年的这座“危桥”通行难的问题,让昌洒镇凤元村“两委”干部邢益龙仍记忆犹新。
文昌市昌洒镇凤元村“两委”干部邢益龙:“以前那个桥很低,属于危桥,到了下雨天的时候根本过不了的,这个让我们的村民出行非常困难。”
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2018年,文昌市交通运输局经过实地调研,大力推进昌烈桥的改造工作。2019年6月,昌烈桥“旧貌”换“新颜”,被改造成桥梁全长21.04米,宽度为7.5米的“大桥”,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文昌市昌洒镇凤元村“两委”干部邢益龙:“现在政府搞这个桥又宽又大,对我们出行很方便。”
“昌白路”是当地群众对昌洒镇卫生院至昌洒镇白土村公路的简称,也是“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农村公路交通扶贫“六大工程”——文昌市窄路面拓宽道路工程之一。3.5米宽、会车难、道路两边坑坑洼洼,这是村民们记忆里的昌白路。2020 年,经路面加宽后,全长9.45公里的昌白路成为了当地的“农业振兴路”。
文昌市昌洒镇东群村委会白土村党支部书记邢福旺:“交通道路加宽改善了以后,给沿线的老百姓种植辣椒、西瓜也提供了一个便利,也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老百姓从中也得到了幸福感,提高了老百姓的满意度。”
交通可达性、舒适度对旅游体验有较大影响。文昌市在推进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统筹协调推进“旅游资源路”建设,6.055公里的潭牛至天赐“旅游资源路”就是其中之一。这条旅游公路不仅方便了沿途16个村民小组1000余名村民的出行,还将沿线乡村旅游景点串联成珠,促进了全市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文昌市潭牛镇潭牛村党支部书记郭仁好:“我们这条天赐旅游公路建成了以后,连接宋氏祖居,有很多游客来(天赐村)品尝我们的文昌鸡,了解我们文昌鸡的特色文化,这条路建成之后大大助力了乡村振兴,我们农民出行、农产品运输都很方便,特别是我们地方特色的罗非鱼,现在运输就方便得多了,作用很大。”
据介绍,文昌市农村公路“六大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显著,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已完成1327.99公里、窄路面拓宽工程已完成402.7公里、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80.35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已完成78.67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及危桥改造工程已完成120座。
文昌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六大工程”指挥部技术员刘之刚:“‘十三五’时期,我市‘六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我市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分享发展红利,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路网不仅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让文昌各地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去处,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获得感更强了、幸福感也更浓了。
文昌市潭牛镇潭牛村委会天赐南村村民小组村民宋美玉:“政府拿钱过来帮我们搞这个路很宽,我们上街买东西很方便。从我们村到文城镇方方面面都很便利。”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交通运输局